泡泡少儿教育首推英语国际线国外小学国内上
2018-06-20 11:20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踏上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留学生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选择在中学阶段出国学习的人数占比由25%上升至30%,留学生群体呈现出更显著的低龄化趋势。


与大学阶段出国的学生相比,中学阶段的留学生还未成年,他们在语言沟通、完成学业、文化融入、独立生活等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孩子的留学道路更顺畅,家长们不得不承受国际学校高昂的学费。即便如此,孩子也可能在走出国门后面临漫长的适应期和文化认同困惑。

为解决家长困扰,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今年暑期即将推出高端英语国际线课程——国际素养课程,致力于让国内孩子不出国门也能接受到与顶级美国学校同龄孩子完全同步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无缝对接美国课程标准。在孩子走出国门之前,培养他们与国际接轨的语言能力和全球视野,实现国内外学习的平稳过渡。

原版教材 全英授课

国际素养课程主要对标美国众多州普遍采用的CCSS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核心课程标准,同时涵盖CEFR(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欧洲共同语言框架的知识点,采用目前流行全美的美国学乐教育集团原版教材。

据统计,该教材被美国90%以上的幼儿园和中小学使用,其覆盖之广、内容之精为实现国际同步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孩子轻松进入美国优秀中学。目前,学乐系列产品在亚洲地区仅授权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国际学校及新东方使用,对于许多大陆地区的中国孩子而言,新东方或许是他们同步学习这套教材的唯一选择。


主教材示例


课程采取主辅教材搭配学习的形式。主教材Short Reads通过互动讨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全面提升孩子们的读写能力、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辅助教材Study Smart系列,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话题词汇、一词多义,阅读和口语能力训练,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和综合运用。


辅教材示例

很多英语水平很高的孩子在留学初期仍然无法跟上老师的课堂节奏,是因为国外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能力导向,注重通识教育。国际素养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其主教材涵盖物理、生物、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通过跨学科式学习扩展孩子多学科的英文运用能力,让孩子提前熟悉国外教学形式和内容,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中西方文化的跨越。


跨学科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同样与国际同步,优质外教队伍灵活搭配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通过严密设计的课程教案,以读写为轴,带动听说,在全英环境中培养孩子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课程采取小班教学模式,班容量不超过15人,有力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效果。

外教授课


定制学习规划 同步美国小学

在完整复制美国学生英语课堂的同时,课程在课下学习环节也参考美国小学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中国孩子的学习特点,设计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步巩固三个自主学习环节。课前预习采用多元智能辅助教学技术,通过观看与主教材话题相匹配的视频动画,让孩子熟悉课堂主要知识点,并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复习同样以视频方式带领孩子回顾和巩固课堂所学。同步巩固参考美国同龄学生的课下练习内容,让孩子从知识学习到巩固训练都与国外小学生同步成长。

多元智能辅助教学

在线自主学习 深入巩固拓展

除了主辅教材,课程还引进学乐集团的原版在线学习平台—立博LIBRARY,帮助学生全方位消化知识点。平台为主教材的每一个lesson配备相应难度的阅读训练和习题,在完成规定作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更高难度的阅读内容。这样的差异化教学在巩固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同时,有效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质的飞跃。

差异化教学

学习平台收录近千本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分级绘本,覆盖几十个不同话题。系统根据每个学生的蓝思值生成个性化阅读书单,他们只需勾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在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里自由徜徉了。


阅读智能推荐


学生在平台上的阅读测试与教材配套练习、课堂练习等一起构成贯穿教学的形成性评估体系,从而让孩子们的进步更可视化,更有科学依据。同时,老师据此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认知特征等进行跟踪辅导,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形成性评价体系


泡泡少儿教育英语国际线课程将于今年暑期在北京的6个校区进行试点,主要面向小学三、四年级具备良好英语语言功底的学生。入学需要通过严格的选拔,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跟随课程节奏,稳步提升。未来将覆盖全国更多地区。

泡泡少儿教育的英语国际线课程希望传递这样一个认识:语言学习不单纯是囿于知识层面的重复和积累,而更应该同时关注并构建相应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连结,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跨文化的世界观,形成独立人格,自信从容地走向世界。